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粒种咖啡生豆初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标识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小粒种咖啡生豆的初加工过程。
Title:Small-grain Coffee Part 4: Green Bean Primary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49.4-2023《小粒种咖啡 第4部分:生豆初加工》是一项专门针对云南小粒种咖啡生豆初加工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提升咖啡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条文。
首先,标准明确要求加工前必须对采摘的鲜果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病虫害果、未成熟果和破损果。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进入加工环节的原料质量,避免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其次,关于发酵脱胶过程,标准规定发酵时间应控制在18至24小时之间,具体时间需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整。发酵过度会导致咖啡豆表面出现裂纹,而不足则可能残留过多果胶影响后续干燥效果。此外,强调要定期监测发酵液的酸度变化,以判断发酵进程是否正常。
在干燥阶段,标准提出采用自然晾晒与机械干燥相结合的方式。自然晾晒时,铺料厚度不得超过5厘米,并且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使用机械干燥机时,初始温度不得高于45℃,随着含水量下降逐步降低温度。这些措施既能保证干燥效率,又能防止高温导致咖啡风味受损。
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干燥后的咖啡豆含水量应控制在11%至13%之间。过高会增加储存期间霉变风险,过低则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同时,要求对干燥完成的咖啡豆进行分级处理,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指标分选,以便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最后,在仓储管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通风良好的仓库,并定期检查库内温湿度条件。咖啡豆入库前必须经过冷却处理,避免因温差过大产生结露现象。整个存储过程中要防止虫害侵袭,定期清理地面杂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以上就是DB53T 149.4-2023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咖啡豆的整体品质,还能有效延长其保质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