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生产中土传病害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土壤处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土传病害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in Facility Tomato Production DB4117T365-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365-2023《设施番茄生产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控土传病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土壤消毒
标准要求在番茄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推荐使用高温闷棚法,即将棚室密闭后通过太阳能加热土壤,使地温达到50℃以上持续7天,以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此外,还可以结合化学药剂如溴甲烷等进行熏蒸处理,但需注意操作安全并遵循环保要求。
2. 轮作制度
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建议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标准指出,番茄与非茄科作物至少间隔两年轮作,尤其是避免与辣椒、茄子等同科作物连作。轮作期间可种植豆类或禾本科植物作为绿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降低病原菌积累。
3. 嫁接育苗
嫁接是预防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标准提倡采用抗病砧木进行嫁接育苗,例如选用黑籽南瓜作为番茄砧木。嫁接后的幼苗应置于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确保成活率,并在定植前对嫁接口进行消毒处理。
4. 科学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番茄植株抗病能力。根据标准,应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而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在发病初期可通过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来增强植株免疫力。
5. 田间监测与预警
定期开展田间巡查对于及时发现并控制土传病害至关重要。标准强调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症状立即取样送检,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6. 废弃物处理
病残体、枯枝落叶等农业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可能成为病原物传播源。因此,标准明确规定所有病株残体必须集中收集并深埋或焚烧销毁,严禁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显著降低设施番茄生产中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