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数字化管控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Title:Design Guidelines for Digital Control Systems in Factory-ba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设计指南》(DB3402/T 41—2023)是安徽省芜湖市发布的关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养殖过程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若干核心术语,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等。这些定义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各方在交流时有共同的理解。例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在封闭或半封闭的设施内进行鱼类或其他水产动物养殖的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养殖环境的人工可控性以及设施的封闭特性。
系统架构
在系统架构部分,标准要求数字化管控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执行机构控制子系统以及用户界面子系统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比如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负责实时监测水质参数、温度、溶解氧等关键指标;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则基于收集的数据提供优化建议;执行机构控制子系统根据决策结果自动调整设备状态;而用户界面子系统则是操作人员与系统交互的窗口。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整个数字化管控系统的基础环节。标准指出,所有传感器的选择应当满足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的要求,并且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值准确可靠。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因恶劣工作环境导致损坏。此外,还规定了数据传输方式,推荐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减少布线复杂度,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设置合理的过滤装置去除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二是保持适宜的pH值范围,一般建议维持在7.0-8.5之间;三是控制氨氮浓度不超过0.5mg/L;四是确保充足的溶解氧水平,通常不低于5mg/L;五是要定期更换部分循环水以补充新鲜水源并稀释有害物质浓度。
温度控制
温度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速率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因此,标准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加热或冷却装置来维持恒定的水温。具体而言,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通过蒸发散热或者冷水机组降温;而在冬季寒冷时期则可以利用锅炉加热水源。另外,还需配备备用电源以防突发停电事故影响正常运转。
能耗评估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标准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能耗评估体系。它包括但不限于计算单位产量所需能耗量、分析主要耗能环节并寻找改进空间等方面。通过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同时也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安全保障
最后,在安全保障方面,标准特别重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以及生物安全等问题。要求所有电器元件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且要有过载保护装置;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对于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则需要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数字化管控系统设计指南》(DB3402/T 41—2023)从多个维度给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旨在帮助从业者构建起既先进又实用的养殖管理体系。希望上述解读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