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融支持电网供应链绿色企业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金融机构对电网供应链中绿色企业的支持与评估,也可作为企业自我改进和第三方评价的参考依据。
Title: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Green Enterprises in Power Grid Supply Ch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A2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金融支持电网供应链绿色企业评价指南(TCQJR 027-2025)中,相较于前一版本,新标准在“绿色企业认定指标体系”部分进行了较大调整,特别是在“碳排放强度”这一核心指标上,明确了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的规范性要求。本文将围绕该指标的变化及其应用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
首先,旧版标准对“碳排放强度”的定义较为模糊,仅提出“应根据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与产值或营业收入的比例进行评估”,但未明确如何统计碳排放量、是否包含上下游供应链、是否考虑范围三排放等关键问题。这种模糊性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不一致。
而新版标准(TCQJR 027-2025)对此进行了细化,明确指出:“碳排放强度应基于企业直接排放(范围一)和能源间接排放(范围二),并建议纳入范围三排放,具体计算方式应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同时,标准还强调,碳排放数据应来源于企业年度环境报告或第三方审计报告,并鼓励采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动态监测。
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比性,使不同企业之间的碳排放表现更具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数据透明度和管理能力要求,推动其加强碳资产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金融机构在评估电网供应链中的绿色企业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必须确保企业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来自权威渠道,如政府环境部门备案、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等,避免虚假申报。
2. 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建议统一采用范围一、范围二的数据,若涉及范围三,则需注明其影响程度及估算方法,防止因计算口径差异导致评价偏差。
3. 动态监测机制: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定期更新数据并提供给金融机构,以增强评价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 绿色转型支持:对于尚未完全达到碳排放强度标准的企业,金融机构可结合其绿色转型计划给予差异化融资支持,引导其逐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TCQJR 027-2025在“碳排放强度”指标上的调整,不仅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绿色金融精细化管理的重视,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清晰的评估依据。企业在应对这一变化时,应主动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提升自身绿色竞争力,从而在绿色金融支持中获得更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