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数据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质量及元数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以及相关时空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应用。
Title:Smart Guangzhou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Cloud Platform Part 2: Platform Data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规范解读
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规范(DB4401T 222.2—2023)第二部分对平台数据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
1.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
本规范将数据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和元数据三大类。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等;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涵盖人口、交通、环境等多领域数据;元数据则用于描述上述两类数据。每类数据都有对应的唯一编码,编码采用层次结构,便于数据管理和查询。
2. 数据采集要求
对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定了精度指标: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5米,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米。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需保证数据来源合法合规,采集周期不超过一年。所有数据均需标注采集时间、方法及责任人。
3. 数据更新机制
建立了定期更新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机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每半年更新一次,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更新频率。更新时应保留历史版本,以便追溯分析。
4. 数据质量控制
明确了数据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现势性四个方面。要求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验证三个阶段。
5. 数据共享服务
规定了数据共享的范围和方式。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数据应无偿提供给政府部门使用;商业用途的数据可通过授权许可方式获取。同时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查询、下载、定制等多种服务形式。
6. 安全保障措施
对数据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传输、日志审计等。强调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以上是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