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数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价与分析。
Title:Traffic Oper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R8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DB12/T 1237-2023)是由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科学评价。该标准从多个维度构建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交通管理及公众出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条文解读
# 一、总体要求
标准在第一条明确指出,道路交通运行评价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这意味着评价工作需要基于真实数据,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并且能够实际应用到具体的交通管理和规划中。这一要求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避免主观臆断或形式化操作。
# 二、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标准详细规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基础指标、运行效率指标、服务水平指标和服务能力指标四个主要部分。其中,基础指标如道路里程、车道数等是评价工作的起点;运行效率指标关注车辆通行速度、延误时间等动态特性;服务水平指标侧重于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感受;服务能力指标则衡量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道路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三、具体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对于每个大类下的具体指标,标准均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例如,在运行效率指标中,“平均行程车速”被定义为车辆行驶距离与所需时间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平均行程车速 = 总行驶距离 / 总行程时间。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比如建议使用GPS设备记录车辆位置信息,以提高数据准确性。
# 四、评价流程与方法
标准还规范了整个评价过程,包括数据收集、预处理、模型构建以及结果分析等环节。特别提到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 五、案例应用指导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践,标准还提供了一些典型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地区,展示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指标体系。例如,在一个中小城市的案例中,由于公共交通设施相对较少,因此将“公交优先道设置率”作为一个重点考察对象;而在大城市,则更注重“高峰时段拥堵指数”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DB12/T 1237-2023)不仅建立了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对于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