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第2部分的通用要求,包括系统功能、性能、安全性及互联互通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
Title:Urban Roa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Part 2: General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01T 0011.2—2023《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第2部分:通用要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发布的关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标准。这一标准为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技术依据,确保了系统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下将选取几个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这对于理解和实施该标准至关重要。例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被定义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和控制的技术集合。这些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内容,避免因概念模糊而产生的误解或错误操作。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部分规定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系统通常由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以及用户终端设备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例如,信息采集子系统负责收集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等数据;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则根据采集的数据做出分析并提供优化建议;信息发布子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实时交通信息;用户终端设备则是普通市民获取这些信息的主要途径。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是衡量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标准对系统的响应时间、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对于信息采集设备来说,其响应时间不应超过一定值,并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应保持较高的准确性;系统整体可用率需达到某个百分比以上,以保证即使出现故障也能迅速恢复服务。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不会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安装与调试
在安装与调试环节,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安装位置的选择原则、线路铺设规范、测试方法等内容。正确的安装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还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在调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既定流程执行各项检查项目,确保所有组件正常工作并且相互兼容。
运行维护
为了保障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标准还专门设立了运行维护章节。这其中包括定期巡检制度、故障排除指南以及应急预案等内容。特别是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随着技术进步,还需要不断更新软件版本来适应新的需求变化。
总之,《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第2部分:通用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覆盖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从规划到运营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依据,也是企业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必须遵循的标准之一。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促进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