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池塘绿色高效养殖的环境要求、设施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中华绒螯蟹池塘绿色高效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Efficient Pond Culture of Eriocheir s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093-2023《中华绒螯蟹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设施设备、苗种选择与放养、养殖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控及养殖尾水处理等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要求养殖区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排放口,确保水源无毒无害且符合GB 5749的规定。这一条强调了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中华绒螯蟹健康生长的基础。
2. 设施设备:池塘需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确保水流畅通且可独立控制。同时建议设置增氧设备以维持水中溶解氧水平。此条款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基础设施提高养殖效率并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3. 苗种选择与放养:应选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害的优质苗种,并在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规定还指出每667平方米水面适宜放养数量为800至1200只。这有助于优化养殖密度,促进个体均衡发展。
4. 饲料投喂: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食,辅以新鲜小杂鱼虾作为补充。每日分早晚两次投喂,投饵量根据天气状况、水质变化以及螃蟹摄食情况灵活调整。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增强免疫力,加快生长速度。
5. 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水质。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此举可以有效防止大规模爆发性疾病,保障整个生产周期的安全稳定。
6. 养殖尾水处理:要求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净化或物理化学方法对排放出去的废水进行处理直至达标后再行排放。这样做既保护了周边自然水域不受污染,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部分核心要点,全面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对于实现中华绒螯蟹池塘绿色高效养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