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商零售中淡水食用活鱼的运输技术要求、包装方法、温度控制、运输条件及质量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并配送的淡水食用活鱼的运输环节。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of Freshwater Edible Live Fish in E-commerce Reta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091-2023 电商零售淡水食用活鱼运输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电商零售中淡水食用活鱼运输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运输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运输前,需对运输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洁消毒。具体来说,运输车辆应确保无异味、无污染,并且配备必要的氧气供应设备和温度控制系统。此外,运输容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选用透气性好、不易渗漏且便于清洗的材料制作,以保证鱼类在运输过程中的生存环境。
2. 装载与固定
关于装载与固定环节,标准指出,活鱼的装载密度要适中,避免过密导致缺氧或挤压受伤。每批次运输的活鱼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承载量。同时,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活鱼相互碰撞造成伤害,在装箱时应当使用隔板或者网状分隔装置将鱼群分开。
3.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确保活鱼健康运输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强调,在整个运输期间,水体pH值应维持在6.5至8.5之间,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氨氮含量不超过0.5mg/L。如果运输时间较长,则需要定期更换新鲜水源或者补充氧气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4. 温度控制
温度对于淡水食用活鱼而言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根据不同种类的鱼设置适宜的运输温度范围。例如,鲤科鱼类适合的运输温度为10℃~20℃;而鲫鱼则可以接受稍高的温度区间,即15℃~25℃。通过有效的保温措施如加装冰袋或启动制冷系统等手段来实现精确控温。
5. 安全到达后的处理
当货物安全抵达目的地后,接收方应及时检查活鱼的状态是否良好。如果发现有死亡或严重损伤的情况,应当立即报告给发货方并妥善处置相关事宜。另外,卸货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活鱼造成的额外压力。
综上所述,《DB42/T 2091-2023》从多个方面为电商零售淡水食用活鱼运输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