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材迎春花生产的环境要求、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药材迎春花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syth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6T 106-2023 中药材迎春花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的关于迎春花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迎春花的产地环境、种苗培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为迎春花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标准中,种苗培育部分强调了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迎春花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并要求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这有助于保证种苗的质量,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指出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需结合植株长势分次施用。同时,要定期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促进根系发育。
病虫害防治是迎春花种植中的重点环节。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控,如选用抗病品种、设置防虫网、释放天敌昆虫等。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采收加工部分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春季花朵初开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收后需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可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方式,确保干品水分含量控制在12%以下,以利于长期保存和后续利用。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制度,包括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以便追溯产品质量来源并持续改进生产技术。
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迎春花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对于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