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蜀葵栽培的环境条件、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黄蜀葵的规范化栽培与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biscus syriac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430-2023黄蜀葵栽培利用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黄蜀葵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例如,“张蜀葵1号”因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而被推荐。在实际操作中,种苗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并进行严格的检疫。
二、土壤与环境条件
黄蜀葵适宜在pH值6.5-7.5之间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生长。标准指出,种植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设施,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同时,建议每年轮作一次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选址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确保年均温不低于8℃且无霜期不少于150天。
三、播种与定植
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之后,具体日期视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浸种催芽等措施可提高发芽率。定植密度直接影响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情况及最终产量,行距保持在6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
四、田间管理
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开花前期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有助于促进花芽分化;灌溉则需根据土壤湿度灵活调整频率和量级。对于常见的叶斑病、蚜虫等问题,应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控制,防止扩散蔓延影响整体收成。
五、采收加工
当花朵开放至半开状态时即可采摘,此时药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摘后需尽快进行初步处理,比如去除杂质、晾晒干燥等工序。整个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执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部分核心要点,全面理解和运用本标准还需结合具体生产实践不断探索优化方案。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从中受益,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推动黄蜀葵产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