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机收减损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作业过程、损失率测定与调整以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的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Losses in Wheat Mechanized Harv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规程》DB4114/T 197-2023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减少粮食损失,提高收获效率。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收获适期的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小麦的收获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这一时期的小麦籽粒含水量一般在20%-25%之间,此时收获既能保证籽粒的饱满度,又能有效降低机收过程中的损失率。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不成熟,影响产量;而过晚收获则容易造成落粒现象,增加损失。
2. 联合收割机的选择与调整
选择合适的联合收割机是减少损失的关键。标准建议根据地块大小、地形条件以及小麦品种特性选用适宜机型。同时,对机器的各项参数如割台高度、滚筒转速、筛板开度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调整。例如,割台高度应保持在5-8厘米范围内,以避免割茬过高导致籽粒残留过多;滚筒转速需根据小麦品种和湿度调节,通常在500-600转/分钟之间。
3. 操作规范
在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包括但不限于匀速前进、直线行走、及时清理杂草等。此外,定期检查并清理机器上的堵塞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要特别注意防止机器过热引发故障,从而间接导致收获损失。
4. 田间管理措施
为了进一步减少损失,在收获前应对田块进行适当的整理工作,比如清除障碍物、平整土地等。对于存在倒伏情况的小麦田块,则需要采取相应的辅助手段帮助顺利收获。另外,合理安排收获顺序也很重要,优先处理那些长势较好、易于操作的区域,确保整体作业效率。
综上所述,《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规程》DB4114/T 197-2023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不仅有助于提升小麦机械化收获的质量水平,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