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小麦生育期植株氮、磷、钾元素丰缺诊断指标及调节施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春小麦生产中的氮、磷、钾营养诊断与科学施肥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agnosi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Element Deficiency in Spring Wheat Growth Stage and Adjustment of Ferti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NAIA 0309-2024 春小麦生育期植株氮、磷、钾元素丰缺诊断与调节施肥技术规程》中新旧版本在植株氮素诊断指标上的差异,并深入解析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春小麦生育期植株氮素诊断主要依赖叶片氮含量和叶绿素仪读数,但这些指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结果不够稳定。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精确的植株全氮含量测定方法,具体为采用干法消解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全氮含量。这一变化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
以拔节期为例,当测定的植株全氮含量低于2.5%时,可判断为氮素缺乏;含量在2.5%-3.0%之间为适宜水平;高于3.0%则可能存在氮素过量风险。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诊断结果调整施肥策略。例如,在氮素缺乏的情况下,应优先施用速效氮肥如尿素,同时结合灌溉促进养分吸收。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全氮含量测定应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间进行取样,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代表性。样品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污染,称量误差控制在±0.01g以内,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新版标准能够更科学地指导春小麦生育期的氮素管理,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