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场人工输精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设备管理及卫生防疫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奶牛场的人工输精技术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 Dair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2/T 250-2023《奶牛场人工输精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奶牛场人工输精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人工授精前准备
1. 发情鉴定:标准指出,奶牛发情鉴定应采用外部观察法和直肠检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外部观察需注意牛只的行为表现如站立不动、接受爬跨等;直肠检查则要确认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情况,确保其直径达到2.5-3.5cm。
2. 精液质量检测:用于人工授精的冷冻精液必须符合NY/T 462的要求。在使用前需要检查精液的颜色、气味、解冻后的活力及密度是否达标。具体而言,解冻后精子活率不得低于0.35,总精子数不少于20亿/ml。
二、人工授精操作步骤
1. 输精器械准备:所有使用的输精器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通常采用一次性输精管以减少感染风险。
2. 输精部位定位:将输精管缓慢插入母牛阴道直至触及子宫颈口,然后轻轻旋转并推进至子宫体内约20-25厘米处再注入精液。这样可以提高受胎率。
3. 控制输精量与速度:每次输精时推荐剂量为0.5毫升,含有效精子数约为10亿。整个过程应该平稳进行,避免快速推注造成损伤。
三、后续管理措施
1. 记录与档案建立:每次人工授精都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日期、时间、个体编号、精液来源等,并定期整理成册以便查阅分析。
2. 健康监测:对于参与人工授精工作的人员以及待配母牛均需做好健康管理,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防止疾病传播影响成功率。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奶牛场人工输精技术规程》不仅强调了技术层面的操作细节,还特别重视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跟踪管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这对于提升奶牛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