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生长规律及经营数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说明。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林业生产、规划和管理中对林木生长量和蓄积量的估算。
Title:Forestry Management Tables DB21/T 795-1994
中国标准分类号:B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795-1994是辽宁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林业经营中各类树木的生长数据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经营管理。这表明标准的数据来源于辽宁地区的实际森林资源情况,具有地域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林分”、“蓄积量”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例如,“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统一的语义基础。
3. 树种选择与编号:标准列出了主要树种及其对应的编号。如红松编号为1,樟子松编号为2等。这种编号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查找对应树种的相关数据。
4. 立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壤、地形等因素将立地条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给出了每种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的生长指标。比如,在I级立地条件下,红松的平均胸径增长量为1.8厘米/年。
5. 年龄与直径关系表:提供了不同树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胸径值。以落叶松为例,60年生时平均胸径可达25厘米左右。这一表格对于预测未来林木生长状况至关重要。
6. 蓄积量计算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林分密度、平均胸径等参数估算单位面积内的木材总量。公式如下:
\\[
V = N \\times D^2 \\times H \\times K
\\]
其中\\(V\\)表示蓄积量,\\(N\\)为株数密度,\\(D\\)为平均胸径,\\(H\\)为平均树高,\\(K\\)为形数因子。
7. 更新周期:强调了数据需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五年修订一次。
以上内容构成了DB21/T 795-1994的核心框架,它为辽宁省林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