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生长量、材积表及其使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树木生长量和材积测算。
Title:Forestry Management Volume 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779-1994《林业经营数表》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为林业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的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经营规划及森林资源管理。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辽宁地区的特定生态环境和林木种类制定,具有地域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森林覆盖率:指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标准中规定了如何准确测量和计算这一指标。
-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内树木的数量。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合理密度范围,以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3. 森林类型划分
根据林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将森林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类型。每种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树种组成比例、平均胸径、郁闭度等参数,这些划分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4. 森林蓄积量计算公式
公式为:
蓄积量 = Σ(单株材积 × 株数)
单株材积根据树种、胸径、树高等因素确定。标准提供了常见树种的单株材积参考值,便于实际操作中的快速估算。
5. 森林生长模型
标准引入了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的森林生长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模型考虑了自然环境、人为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 采伐限额管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森林,标准设定了不同的年度采伐限额。限额的设定综合考虑了森林恢复周期、生态平衡以及经济需求等因素,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7. 监测与更新机制
强调定期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数据。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森林面积变化、物种多样性、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以上条文构成了DB21/T 779-1994的核心内容,为辽宁省林业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