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技术,包括监测、预防和治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日本松干蚧的防控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Japanese Pine Scale (DB21T 1165-199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165-1999 日本松干蚧防治技术》是一项关于日本松干蚧防治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日本松干蚧的防治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效果评估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有效控制日本松干蚧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
标准中规定了日本松干蚧的监测方法。要求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期间,每月进行一次虫情调查。具体做法是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随机选取5株树作为样本树,在每株树上选择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一个分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介壳虫存在,则记录其数量并计算出虫口密度。当虫口密度达到或超过每枝0.5头时,就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标准还明确了化学防治的具体操作流程。使用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稀释,并且喷洒时必须均匀周到,确保药液能够覆盖到所有可能藏匿介壳虫的地方。同时强调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要求作业人员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在喷药后及时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对于生物防治部分,标准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虫害。建议在林区内建立人工巢箱吸引益鸟,通过增加鸟类种群数量间接抑制介壳虫的增长。此外还可以引入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它们能够寄生在日本松干蚧幼虫体内从而起到控制作用。
最后标准提出了效果评价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之后,再次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虫情调查。如果虫口密度下降至每枝0.1头以下,则认为此次防治取得了成功;若未能达到此标准,则需要重新制定防治方案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就是DB21/T 1165-1999标准中关于日本松干蚧防治的一些关键内容解读。这些规定为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日本松干蚧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