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东地区辽五味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选择与培育、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丹东地区辽五味子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in Dandong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6T 006-2023 丹东地区辽五味子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丹东地区辽五味子的种植和生产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地块选择与准备
条文: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在5.5至6.5之间的地块作为种植区。
解读: 这一条款强调了地块条件对辽五味子生长的重要性。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有助于植物吸收养分,而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根部腐烂。选择这样的地块能够提高辽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
2. 种子处理与播种
条文: 种子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播种,播种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
解读: 种子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确保种子健康无病害。播种时间的选择基于当地气候条件,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3. 栽培管理
条文: 定植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种植3至4株,并定期进行中耕除草。
解读: 合理的定植密度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中耕除草则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同时避免杂草竞争养分。
4. 病虫害防治
条文: 应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
解读: 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学防治则应在必要时谨慎使用,以减少药物残留风险。
5. 收获与加工
条文: 辽五味子应在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摘,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进行初步加工。
解读: 果实成熟度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药效。正确的收获时间和科学的加工方式对于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生产技术规程,可以显著提升丹东地区辽五味子的整体生产和质量水平,促进这一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