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与验收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雷电防护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Title: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Part 3: Environmental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49.3-2023《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防雷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条文解读:
标准要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的选址应避免在高雷区或易受直击雷影响的地方。具体来说,站点应远离孤立的高大建筑物、树木以及水体等导电性较强的自然物体。此外,站点周围不应有金属管道、电缆等可能成为雷电流传导路径的设施。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监测设备在遭受雷击时能够有效减少损害。
接地系统
条文解读:
接地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标准指出,所有金属外壳、机柜及电缆屏蔽层都必须可靠接地,并且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4欧姆。对于联合接地装置,要求其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并且每个接地极的深度不得少于1.5米。这些措施有助于将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防雷装置
条文解读:
根据标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需要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等多种形式的外部防雷装置。其中,避雷针的高度应当超过被保护物至少30厘米以上,同时要保证针尖到地面的距离不超过30米。另外,引下线的数量不得少于两根,并且每根引下线的截面积必须大于等于70平方毫米。这样的配置可以有效地分散雷电流,降低直击雷的危害。
监测站内部防护
条文解读:
除了外部防雷措施外,标准还强调了对监测站内部电子设备的保护。建议采用多级浪涌保护器(SPD)来限制瞬态过电压。第一级SPD宜安装在低压配电系统的进线端;第二级则置于UPS电源输出侧;而第三级则靠近敏感设备处设置。通过这样的分层次保护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侵入波对仪器的影响。
维护管理
条文解读:
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障防雷效果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防雷系统检测,包括接地电阻测量、连接点紧固情况评估以及SPD工作状态确认等项目。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腐蚀、断裂等情况应及时修复更换。此外,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还需要特别加强巡视力度,及时消除潜在隐患。
综上所述,《防雷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从选址规划、接地系统构建到具体防雷装置选型直至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