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干旱等级计算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干旱指数计算及等级划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干旱监测和评估的相关工作。
Title:Calculation Method for Drought Grades Based on Automatic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干旱等级计算方法》(DB15/T 3130—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干旱等级划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干旱等级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评估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干旱监测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干旱等级是指某一区域在特定时间段内由于降水不足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所达到的程度分类。干旱等级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大干旱四个级别。
其次,在干旱等级的计算方法上,标准规定了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的计算流程。其中,土壤相对湿度是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土壤相对湿度=(实际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标准要求利用连续多日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来确定干旱等级。具体而言,当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60%时,判定为无旱;小于60%且大于等于45%时为轻度干旱;小于45%且大于等于30%时为中度干旱;小于30%且大于等于15%时为重度干旱;小于15%时则为特大干旱。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观测数据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缺失或异常的数据,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插补或修正,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最后,标准提出了干旱等级的动态更新机制。由于干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干旱等级,以便及时反映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情况。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发布相应的干旱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干旱等级计算方法》(DB15/T 3130—2023)通过规范化的计算流程和严谨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干旱等级的科学划分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干旱监测预警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