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公交线路优化的基本原则、规划流程、数据分析方法、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山东省烟台市城市公交线路的优化设计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Urban Bus Route Optim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6T 88—2023城市公交线路优化技术导则》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发布的关于城市公交线路优化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从公交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运营调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一、总则
本部分明确了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城市公交线路的优化工作,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促进绿色出行。要求公交线路布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确保覆盖主要客流集散点。
二、线路规划
1. 覆盖范围:规定了公交线路需覆盖市区内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重要区域,保证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2. 线路长度:建议单程线路长度控制在15-20公里之间,避免过长导致乘客候车时间增加。
3. 重复系数:强调不同方向上的线路重复系数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1.2-1.5范围内,以减少资源浪费。
三、站点设置
1. 站点间距:中心城区内站点间距宜为300-500米,郊区可适当放宽至800米左右。
2. 换乘便捷性:要求主要换乘站点应具备良好的换乘条件,如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充足的候车空间等。
3. 无障碍设施:所有新建或改建的公交站点均需配备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使用。
四、车辆配置
1. 车型选择:根据不同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公交车型,如大容量公交车适用于高密度客流线路。
2. 节能环保:鼓励采用新能源车辆,逐步淘汰老旧燃油车,降低环境污染。
五、运营调度
1. 发车间隔: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不应超过10分钟,平峰时段不超过20分钟。
2. 智能调度:利用GPS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化调度,提高运行效率。
3. 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整运力分配。
六、安全保障
1. 驾驶员培训: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
2. 设备维护:加强对车辆及站台设施的日常检查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监控措施: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加强对车厢内外环境的监督,保障乘客安全。
以上是《DB3706T 88—2023城市公交线路优化技术导则》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