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瓜保护地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育苗技术、定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黄瓜保护地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cumber Production in Protected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黄瓜保护地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黄瓜从育苗到采收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育苗阶段,标准要求种子应选用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并且种子质量需符合GB/T 3543.2的规定。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温汤浸种时水温保持在55℃左右,持续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以确保均匀受热。药剂拌种则可使用福美双或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按一定比例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还强调了育苗基质的选择,推荐使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照3:1的比例配制,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又能提供足够的养分。
进入定植环节,标准指出定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每亩栽植3000-3500株为宜。定植前要提前整地做畦,畦宽1.2米左右,沟宽30厘米,畦面平整无积水。定植时间通常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深度以不埋住子叶为准,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特别提到温度调控的重要性。幼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8-32℃,夜间16-18℃。湿度管理也很关键,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最佳,过高易引发病害,过低则影响授粉坐果。
施肥方面,标准建议采用平衡施肥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根据生长情况灵活调整。浇水遵循“见干见湿”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
病虫害防治上,标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策略。物理防治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则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要求依据市场行情适时采收,采摘时保留一段果柄,避免损伤果实表面影响商品价值。同时鼓励农户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包括播种日期、施肥种类及用量、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等信息,以便追溯产品质量。
以上是对《DB54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黄瓜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