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瓜保护地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苦瓜保护地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tter Melon Production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 DB54T 003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039-2023《苦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苦瓜在保护地内的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该标准要求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苦瓜品种。种子需经过精选,确保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大于90%。播种前应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搅拌1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浸泡6小时,捞出后晾干即可播种。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促进种子萌发。
二、整地施肥
保护地内土壤要求疏松肥沃,pH值保持在6.0-7.0之间。定植前要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并施足基肥。每亩地推荐使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作为基肥。同时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障碍,保持土壤健康。
三、定植密度与田间管理
定植时株行距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每穴栽植一株。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生长期要加强水肥管理,苗期以控水为主,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果期则需增加灌溉量,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另外还需注意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四、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强调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控病虫害。首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方式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风险;其次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设置防虫网阻隔害虫侵入;最后当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考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切勿超量用药。
五、采收标准
根据果实成熟度确定最佳采收时间,通常以果皮颜色由绿转黄绿色,果实表面出现少量小刺为标志。采收时应用剪刀剪断果柄,避免损伤植株。采收后的苦瓜应及时分级包装,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变质影响品质。
以上就是对DB54T 0039-2023《苦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苦瓜的产量与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