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拉萨裸裂尻鱼苗种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亲鱼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孵化管理、鱼苗培育、鱼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拉萨裸裂尻鱼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Gymnocypris lacustris in Lhas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拉萨裸裂尻鱼是一种珍稀的高寒鱼类,其苗种培育对于保护物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DB54/T 0282-2023《拉萨裸裂尻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为科学化、规范化开展苗种培育提供了依据。以下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培育池塘面积应在1000至3000平方米之间,水深控制在1.5至2米范围内。这主要是基于拉萨裸裂尻鱼对生存环境的需求,过小的水面不利于水质调控,而过大的水面则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水体透明度需保持在25至35厘米,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这样的水质条件能够满足鱼苗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
其次,关于亲鱼选择与管理,标准规定亲鱼年龄应达到3龄以上,雌雄比例宜为1:1至1:1.5。亲鱼来源需符合无疫病、健康状况良好等基本要求,并且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此外,还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策略,春季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秋季则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确保亲鱼营养均衡,为繁殖打下坚实基础。
再者,在孵化环节,标准强调孵化用水必须经过严格过滤净化处理,去除悬浮物及有害微生物。孵化温度应维持在16至20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每日检查受精卵状态,及时清除死卵,避免污染其他健康卵粒。当鱼苗破膜后,应及时转移至暂养池内继续培养,暂养密度不宜超过每平方米10万尾。
最后,苗种培育后期需要注意水质调节和饵料供给。随着鱼苗个体增大,逐步减少施肥量,转而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稳定。投喂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初期可选用轮虫、卤虫幼体等小型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随后逐渐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鱼苗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拉萨裸裂尻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苗种培育过程进行了全面指导,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有效提高苗种成活率,促进这一珍贵物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