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柳树飞絮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防治措施、效果评估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杨柳树飞絮的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plar and Willow Fluff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277-2023《杨柳树飞絮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西藏自治区内杨柳树飞絮的防治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飞絮”是指杨柳树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防治”则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消除飞絮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防治原则
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注重事后的处理,更需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比如选择低飞絮品种进行种植等。
飞絮预测与监测
根据标准要求,各地需建立完善的飞絮预测体系,定期开展飞絮发生情况的调查,并记录相关数据。这有助于准确把握飞絮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综合治理措施
1. 植物替代:对于已经产生严重飞絮问题的杨柳树种群,建议逐步替换为无飞絮或者少飞絮的树种。
2. 修剪管理:合理修剪树木可以有效控制飞絮量。修剪时应注意保留足够的冠幅以维持生态功能。
3. 化学调控: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花芽分化,减少次年飞絮量。
4. 物理清除:采用高压水枪冲洗等手段及时清理地面飞絮,避免其再次扩散。
5. 公众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飞絮危害的认识及自我防护意识。
应急响应机制
当遇到突发性大规模飞絮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快速处置,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公告。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中一些较为重要的规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