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的技术要求,包括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的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arental Transplanting and Mechanized Planting of Female Parent in Indica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797-2023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操作提升制种效率与种子质量。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采用父本移栽、母本机械插秧方式生产的籼型杂交水稻制种田。这为适用区域和种植品种设定了明确界限,确保技术应用的针对性。
其次,“术语和定义”中对关键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父本移栽”指将父本秧苗人工移栽至大田;“母本机插”则是利用插秧机将母本秧苗整齐地植入田间。这些定义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操作流程中的角色分工和技术要点。
在“技术要求”部分,特别强调了母本与父本的播种期安排。标准建议两者播种间隔应控制在7-10天,以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率达到85%以上。这是确保杂交授粉成功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播期。
关于插秧密度,标准规定每亩母本种植约1.5万穴,每穴2-3株;父本种植密度则为每亩0.4万穴左右,每穴2株。这样的配置既保证了足够的亲本数量,又避免了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性生长问题。
肥料管理方面,强调基肥施用要均衡,追肥需分次进行。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初期至抽穗前,要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以促进籽粒饱满度。同时,灌溉管理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应保持浅水层,防止干旱影响授粉效果。
此外,病虫害防治措施被列为重要内容。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以减少抗药性发生。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要求严格把控收获时间,一般应在90%以上的稻谷达到完熟状态时进行。收获后还需及时晾晒或烘干,确保种子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低于13%),并妥善储存,防止霉变。
以上是对《DB36T 1797-2023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