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物联网平台数据交换的技术要求、数据格式、接口规范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农业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Data Exchange of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7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06—2023《农业物联网平台数据交换技术指南》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业物联网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农业物联网”、“数据交换”等核心概念。例如,“农业物联网”被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中的各种对象连接起来,并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农业物联网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信息流通与智能决策支持。
2. 数据交换原则:标准指出数据交换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四项基本原则。安全性要求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可靠性则强调系统应具备容错能力,在异常情况下仍能提供基本的服务;可扩展性是指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考虑未来可能增加的功能和服务需求;而互操作性保证不同厂商或组织开发的系统能够无缝对接,共同完成任务。
3. 数据格式与编码:为了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换,标准推荐使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主要的数据表示格式。同时建议采用UTF-8字符集来编码文本信息,这样可以兼容多种语言环境下的应用需求。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二进制数据类型如图像、音频等应采用Base64编码方式处理后再嵌入到XML文档中。
4. 消息传递机制:本部分详细描述了基于RESTful API的消息传递模式。客户端可以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发送GET请求获取资源列表或者POST请求提交新数据;而服务器端则需要响应相应的状态码(如200 OK表示成功,404 Not Found表示未找到指定资源)。另外还规定了超时时间为30秒,超过该时限将自动断开连接并记录错误日志。
5. 认证与授权:鉴于农业物联网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流程。标准建议采用OAuth2.0框架来进行第三方授权管理,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API接口。每个请求都应当包含有效的访问令牌,且所有通信均需加密传输(推荐使用TLS协议)。
6. 故障恢复策略:考虑到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标准提出了基于重试机制的故障恢复方案。当发生临时性错误时(如超时、连接中断),客户端应等待适当的时间间隔后重新尝试发送请求;而对于永久性错误(如非法参数值),则需要立即停止当前操作并向用户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
7. 性能指标:最后,标准设定了最低限度的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吞吐量不低于每分钟100次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500毫秒等。这些量化指标有助于评估实际运行状况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并为后续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农业物联网平台数据交换技术指南》从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为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方向。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