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笃斯越桔基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准备、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笃斯越桔的基质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strate Cultivation of Vaccinium uliginos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95—2023 笃斯越桔基质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笃斯越桔(蓝靛果)的基质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基质栽培”是指利用人工配制的基质代替土壤来种植植物的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基质栽培的核心在于使用非自然土壤环境,这对于笃斯越桔这种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浆果类作物尤为重要。
其次,在栽培环境条件中,标准提出了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的要求。例如,笃斯越桔最适生长温度为15℃至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80%范围内,同时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植株的健康发育与果实品质提升。
再者,关于基质的选择与配置,标准特别强调了基质应当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推荐采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基质作为首选方案。此外,还应定期检测并调整基质pH值,使其维持在弱酸性至中性区间内(pH 5.5-7.0),以利于根系吸收养分。
另外,在施肥管理方面,标准建议采取平衡施肥原则,即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幼苗期以促进根系发展为主,可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开花结果期则需加强钾肥施用,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同时注意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硼等补充,避免出现缺素症状影响正常生长。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上,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结合生物农药手段来进行综合防控。比如通过设置防虫网减少外界害虫侵入机会,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蚜虫数量;对于真菌性病害,则可以喷洒木霉菌制剂等环保型药剂予以治疗。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田间观察记录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对策。
总之,《DB23/T 3495—2023 笃斯越桔基质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为实现高效优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笃斯越桔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