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宣传教育及评估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和管理工作。
Title:Creation Guideline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Demonstration Schoo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85—2023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指南》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中小学防震减灾工作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指南明确要求学校应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后勤主任等。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防震减灾计划,定期检查应急设施设备,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确保学校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编制
学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涵盖地震发生前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机制,地震发生时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安排,以及地震后的救援措施。特别强调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设计适合不同年级的疏散方案。例如,低年级学生可能需要教师全程陪同,而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自行按照指定路线撤离。
三、应急演练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地震应急演练,一次为白天进行,另一次安排在夜间。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的地震场景,如建筑物摇晃、停电等情况,以提高师生的实战能力。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此外,还鼓励邀请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四、教育宣传
学校应当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师生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教材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注重实用性,比如如何识别地震前兆、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互救等。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媒介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设施设备配置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必须配备必要的抗震加固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对于老旧校舍,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应急物资库房内应存放足够的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收音机等物品。另外,所有教室都应安装报警装置,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以上就是对《DB23/T 3485—2023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指南》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各中小学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提升自身的防震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