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应急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和相关管理工作。
Title:Basic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88—2023《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在制定时充分考虑了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应急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建立稳定的通信网络。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应急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情况下的通信保障。标准明确了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技术指标,如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图像采集与传输等。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应急通信”被定义为在突发事件中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通信服务的过程;“应急基站”则是指临时部署于灾害现场用于恢复或增强通信能力的移动通信设施。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理解,避免因概念模糊导致执行偏差。
三、总体要求
1. 可靠性:应急通信网络应当能够在极端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2. 灵活性:系统需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配置。
3. 安全性:所有设备及信息传输过程都必须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 经济性: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四、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点、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站点布局;同时还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增加的需求。设计时应遵循模块化原则,使得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能够独立运作又能相互协作。
五、施工安装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特别注意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室外设备,应采取防雷击、防水浸等保护措施;室内则要注意通风散热以及电磁兼容性问题。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测试机制,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要进行全面检测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六、验收标准
验收时除了检查物理连接是否正确无误外,更重要的是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延迟时间等性能参数。只有当各项指标均满足规定值时才能视为合格通过验收。
七、维护管理
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必须建立健全日常巡检制度,定期检查各节点的工作情况并记录存档。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联系原厂售后服务团队协助解决复杂故障。另外还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总之,《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建设规范》是一部非常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文件,它不仅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遵守这一规范,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应急通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