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编制程序、主要内容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Title:Compilation 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of Enterprise Hazardous Chemicals Tank Farm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91—2023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是一项专门针对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 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制定预案时,首先要确保人员安全,其次要注重事前防范,并且要建立明确的指挥体系和责任分工。
2. 预案内容应当全面覆盖事故预防、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信息报告流程、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1. 对于危险化学品储罐区而言,需要对所有储存的化学品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明确每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可能引发的危害类型(如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等)。
2.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不仅要考虑单个储罐单独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还要综合考量多个储罐同时出现问题或者连锁反应的情况。此外,还应该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分析潜在影响范围。
三、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1. 应急指挥中心作为整个预案的核心部分,需设立总指挥长一名,并配备若干名副总指挥协助工作。各级别成员之间要有清晰的工作界面划分,避免出现职责不清导致延误救援时机的现象。
2. 各专业小组如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也要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以提高实战能力。
四、信息报送机制
1. 明确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当地安监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汇报的具体时限要求。通常情况下,重大及以上级别的突发事件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2. 同时还强调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保持真实客观的重要性,禁止隐瞒谎报任何重要情况。对于故意违反此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五、应急处置程序
1. 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例如针对泄漏事故可以采取围堵引流法控制污染扩散;而对于火灾爆炸则需要迅速切断电源水源并组织专业消防队伍扑救。
2. 另外也特别注意到了特殊时期的应对策略,在节假日或极端天气条件下更要加强值守力量,确保一旦出现紧急状况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六、后期恢复与总结改进
1. 事故发生后除了立即展开善后处理之外,还需要认真回顾整个事件经过查找不足之处,并据此修订完善现有预案内容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公共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