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化用鲜黄连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种苗选择与处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绿化用鲜黄连的栽培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eening Purposes with Fresh Cop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51—2023《绿化用鲜黄连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绿化用途的鲜黄连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的地方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鲜黄连种苗的选择与处理。标准中明确指出,种苗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根系发达的植株作为母本来源。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推荐使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至15分钟,以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其次,在土壤准备方面,要求土壤pH值保持在6.0-7.5之间,并且富含有机质。建议每亩施加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并深耕翻土达到30厘米以上深度,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再者,关于田间管理措施。定植时行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株距则为20厘米较为适宜。生长期需定期除草松土,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同时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优先于化学药剂。比如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对于真菌性病害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等环保型杀菌剂来进行预防。
这些条文不仅体现了科学合理的栽培理念,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有助于提升鲜黄连的质量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