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牧场奶牛采食信息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安装与调试、数据管理及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牧场中奶牛采食信息的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Feeding Information i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47—2023《规模化牧场奶牛采食信息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奶牛养殖领域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奶牛采食信息的自动监测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提高奶牛养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自动监测系统”、“采食量”等核心概念。例如,“自动监测系统”是指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及软件平台等设备,实时获取奶牛采食相关信息的技术体系。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内容,避免因概念模糊导致操作偏差。
2. 监测指标与精度要求
- 采食量:规定了采食量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确保数据准确性。
- 饲料成分分析:对于干物质含量、粗蛋白比例等关键指标,要求检测误差控制在±2%以内。这一要求旨在保证饲料配方的科学合理性,促进奶牛健康生长。
3. 系统组成与功能
- 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传输单元、存储单元及分析处理单元。其中,数据采集单元需具备防尘防水性能,并支持多点同步采集。
- 强调了系统的兼容性,要求能够对接不同品牌、型号的传感器,以适应牧场多样化需求。
4. 安装与调试
- 要求在安装前对场地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信号干扰最小化。
- 提供详细的调试流程图,指导技术人员完成初始化设置、参数校准等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 数据管理
数据记录周期建议为每小时一次,长期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同时,规定了数据备份机制,防止因硬件故障造成信息丢失。此外,还强调了数据使用的安全性,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6. 维护保养
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清洁传感器表面、校验计量精度等。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应急方案,如传感器损坏时可临时采用人工记录方式过渡。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规模化牧场奶牛采食信息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硬件配置到软件应用的全流程指导,还特别关注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这将极大提升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