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农村房屋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技术要求和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
Title:Rural House Building Seismic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60—2023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农村地区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这明确了规程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确保了标准在特定环境下的针对性。
2.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活动性分区,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对于位于高烈度区(如8度及以上)的特殊地段,需采取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这一规定强调了根据不同区域地震风险调整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3. 地基基础要求:规程指出,在软弱土层上建造时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比如换填法或者桩基础等方法来提高承载力。此外还特别提到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淤泥质土作为持力层。
4. 结构体系选择:推荐采用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并且明确规定了各类型结构体系的具体构造细节。例如,框架柱间填充墙不得阻碍框架梁板的变形能力;墙体材料宜选用烧结普通砖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具有一定延展性的材料。
5. 构造柱与圈梁设置:每层楼面均应设置连续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外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部位必须增设构造柱。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地震发生时减少破坏程度。
6. 屋盖系统设计:轻质屋面材料被优先考虑用于减轻自重;同时要求檩条间距不宜过大以保证覆盖层均匀受力。对于坡屋顶形式,则需注意加强檐口部分的固定连接点强度。
7. 施工质量控制:强调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确保所有建筑材料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严格遵循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环节不可忽视。
以上只是对部分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综合考量。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重要的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