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禽的基本操作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健康监测、实验操作及人道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实验用禽研究、生产、使用的机构和个人。
Title:Experimental Animals - Bas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Use of Poultry in Experi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51—2023《实验动物 实验用禽基本操作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实验用禽的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实验用禽的选择与运输。标准中规定实验用禽应来源于具有合法资质的养殖场,并且要求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专用运输工具,确保禽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这不仅有助于保持禽类健康状态,还能够减少因运输不当导致的应激反应,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需符合特定要求。例如,建议温度维持在18-24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范围内。合理的环境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实验成功率。
再者,对于日常护理工作也有明确指示。如定期清理笼舍卫生,提供清洁饮水和新鲜饲料;观察记录禽类行为变化及身体状况等。这些措施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确保实验顺利开展。
此外,当涉及到具体实验操作时,则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各项任务。比如注射药物前要确认针头无误且剂量准确;采集血液样本时应注意避免污染等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实验周期内都必须关注实验动物福利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需求外,还需给予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适当的社会互动机会,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 实验用禽基本操作技术规范》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实验动物保护日益重视的态度。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