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囊式发酵牛粪污与玉米秸秆耦合还田碳中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物料准备、发酵过程、还田要求及碳中和核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囊式发酵技术处理牛粪污与玉米秸秆并进行耦合还田以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bon Neutralization of Coupled Returning Field of Cystic Fermentation of Cow Dung and Corn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37—2023 囊式发酵牛粪污与玉米秸秆耦合还田碳中和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牛粪污和玉米秸秆进行有效处理并还田利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碳中和。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囊式发酵”、“耦合还田”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囊式发酵”是指在特定的密闭环境中进行厌氧发酵的过程,这种环境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发酵效率。“耦合还田”则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废弃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施用于农田的技术手段。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次,在“技术要求”章节中规定了原料选择、预处理、发酵过程以及最终产物施用的具体步骤。其中特别强调了原料的选择应以新鲜度高、含水量适中的牛粪污为主,并且要确保玉米秸秆经过粉碎处理后长度不超过5厘米,这样可以提高混合均匀性及发酵效果。此外,还指出发酵过程中需定期监测pH值、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量和添加辅料的比例,以维持最佳发酵条件。
再者,“质量控制”部分提出了严格的检测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比例、重金属残留量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时,才能认定该批次产品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同时,对于储存运输环节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雨水浸泡等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最后,在“实施与监督”部分明确了各级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及企业之间的职责分工。要求各相关方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并且鼓励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记录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信息,便于追溯查询及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DB23/T 3537—2023 囊式发酵牛粪污与玉米秸秆耦合还田碳中和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使用的全过程指导,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这对于促进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