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芍药种质资源圃营建的技术要求、选址、规划、建设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芍药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ony Germplasm Resource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芍药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DB23/T 3524—2023)是由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芍药种质资源圃建设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指导芍药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促进芍药产业的发展。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规程中指出,芍药种质资源圃的选址应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以及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具体要求包括:
- 土壤条件: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应在6.5至7.5之间。
- 气候环境:年平均气温应在5℃以上,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30℃,以确保芍药的安全越冬。
- 交通条件:种质资源圃应靠近主要公路或铁路,便于种质材料的运输和交流。
种质收集与保存
规程强调了种质收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保存措施:
- 种质收集:应从不同地理区域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芍药品种,确保遗传多样性的保存。
- 保存方式:采用种子低温保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延长种质的保存期限。种子保存温度应控制在-18℃左右,湿度不超过5%。
栽培管理
规程对芍药的栽培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 种植密度:每平方米种植数量不宜超过3株,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 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基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的复合肥。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数据记录与档案建立
规程还特别提到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 数据记录:每次种植、施肥、修剪等活动都需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操作人员、使用的材料等信息。
- 档案建立: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档案,内容涵盖品种来源、生长特性、繁殖方式等信息,以便后续研究和利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芍药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设指南,还强调了科学管理和长期规划的重要性,对于推动芍药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