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飞播治沙造林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种子选择与处理、播前准备、播种方法及后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利用飞播技术进行治沙造林的区域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ial Seeding Sand Control and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56—2023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飞播治沙造林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一系列专业词汇,如“飞播区”、“适生树种”等,这些术语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确保了各方理解一致。
其次,在“作业准备”章节中,要求对拟飞播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植被现状等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同时强调要制定详细的播种计划,合理安排飞行路线与时间,以提高播种效率和效果。
第三,“种子处理”部分指出,种子需经过精选、消毒、催芽等预处理步骤后才能用于飞播。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树种而言,适当的处理可以显著提升其发芽率和成活几率。
第四,“飞播作业”环节规定了具体的飞行高度、速度以及撒播量等参数。例如,当采用固定翼飞机作业时,建议飞行高度控制在50至70米之间;而使用直升机则可适当降低至30至40米左右。此外还提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天气状况,避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作业。
第五,“后期管理”部分涵盖了补植补播、抚育管护等多个方面。其中特别提到,在飞播当年或次年春季应对未成活区域及时进行人工补栽,以保证整体绿化覆盖率达标。
最后,“监测评估”明确了定期开展飞播成效评价的重要性,通过长期跟踪观测来检验飞播工程的实际效益,并据此调整优化未来的实施策略。
以上便是对该标准几个核心内容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