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蓄积量建模的技术流程、数据处理要求、模型构建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进行森林蓄积量估算的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Stock Volume Modeling Using Airborne LiDAR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073-2023 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蓄积量建模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开展森林蓄积量建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蓄积量”等核心概念。例如,“机载激光雷达”是指安装在飞行器上的激光探测与测量系统,能够获取地表三维信息。“森林蓄积量”则指单位面积内森林中所有树木的材积总量。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二、技术流程
1. 数据采集:规程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包括飞行高度、扫描频率等参数的选择。例如,建议飞行高度控制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以确保点云密度适中且覆盖范围合理。
2. 数据预处理:强调了点云滤波的重要性,指出应采用多尺度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并提取地面点云。同时,还要求对植被点云进行分类处理,以便进一步分析。
3. 森林结构参数提取:规程提出了基于点云的树高、冠幅等参数提取方法。特别提到可以使用分割算法将单木从整体点云中分离出来,并据此计算相关指标。
4. 蓄积量估算模型构建:规程推荐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蓄积量估算模型,要求至少包含三个独立变量,如树高、胸径等,并通过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精度。
三、质量控制
规程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一方面,在野外调查阶段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另一方面,在室内处理环节也设定了严格的检查制度,比如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数据样本进行复核,确保最终结果可靠准确。
四、成果提交
规程明确规定了成果提交的具体内容及格式。除了基本的技术报告外,还需附带完整的原始数据集以及详细的处理过程记录。此外,还要求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应用指南,方便使用者快速掌握该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
五、安全注意事项
规程最后部分列出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主要包括设备运输保管的安全措施、作业期间人员防护装备佩戴要求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利于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损害。
总之,《DB42/T 2073-2023》作为一项专业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地方标准,对于推动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其他地区制定类似标准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