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测试与计算方法、评价等级划分及评价报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中采用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能效评价。
Title:Evalu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and Cooling Source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30-2023《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是福建省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基本要求
在标准的基本要求部分,明确指出冷热源系统的能效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能效评价时,需要确保评价过程是基于科学的方法论,能够真实反映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并且评价方法易于实施。此外,还强调了评价应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关键指标:
- 能源利用效率:如制冷量与能耗比(COP)、制热量与能耗比(EER)等。
- 经济性:考虑初始投资成本与长期运行成本之间的平衡。
- 环境影响:评估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例如温室气体排放量。
这些指标旨在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冷热源系统的性能,帮助用户选择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评价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现场测试或模拟计算来获取必要的参数值,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步骤。例如,在确定COP时,需测量输入功率及输出制冷量;而EER则需测量输入功率与输出制热量。同时,还提供了如何处理不确定因素以及如何校正测量误差的技术指南,确保最终结果准确无误。
特别注意点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提到对于采用新技术或者新型设备的冷热源系统,在初次评价时可能需要额外增加某些特定项目的检测项目,比如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等。这反映了随着技术进步,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
总之,《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能效评价》为福建省内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能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权威指导,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上述重要条文的理解与应用,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更好地开展能效评价工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