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生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栽培草生菌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以木生菌菌渣为原料栽培草生菌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Wood-Growing Fungi Residue in Cultivating Grass-Growing Fung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16-2023 木生菌菌渣资源化利用栽培草生菌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木生菌菌渣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条文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明确指出,木生菌菌渣作为主要原料时需经过充分腐熟处理。具体要求包括:含水量控制在55%-65%之间,pH值调节至6.5-7.5,且不得含有有害微生物及重金属超标物质。此条文旨在确保菌渣具备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避免对后续草生菌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条文二:培养基配方设计
根据标准规定,草生菌栽培过程中推荐采用以下配方:木生菌菌渣占总重量的40%-60%,稻壳或玉米芯等辅料补充30%-40%,适量添加氮源如豆粕粉(5%-10%)和磷钾肥(1%-2%)。该配方强调了原料配比的重要性,通过合理搭配可以满足草生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
关键条文三:接种与管理
标准要求在接种前应对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消毒,并保持温度20℃-25℃、相对湿度85%-90%的理想状态。接种后初期需每天通风换气一次,待菌丝体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后再逐步减少频率。此外还应定期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以防止因浓度过高抑制菌丝正常代谢活动。
关键条文四:采收标准
对于不同种类的草生菌产品,标准给出了明确的采收时机建议。例如平菇应在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摘;金针菇则需等到菌盖边缘稍显平展即可收获。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品质优良,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以上是对《DB35/T 2116-2023》中几个核心部分的专业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