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达氏鳇人工繁殖的场地要求、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技术、孵化管理及苗种培育等技术环节。本文件适用于达氏鳇的人工繁殖和苗种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so dauricus Artificial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29—2023《达氏鳇人工繁殖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达氏鳇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质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达氏鳇亲鱼的选择标准,包括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例如,雌性亲鱼的年龄应不低于8岁,体重不低于50公斤;雄性亲鱼则需达到6岁以上,体重至少为30公斤。这些要求确保了亲鱼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2. 催产剂使用:在催产过程中,标准推荐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使用的方法。具体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LHRH-A2 4-6微克和hCG 400-600国际单位。这一组合能够有效刺激达氏鳇的排卵过程。
3. 孵化条件:对于受精卵的孵化,标准建议水温控制在14-18摄氏度之间,盐度保持在0.5‰-1.0‰范围内。同时,每日需更换三分之一的水量,并定期检查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等,以保证孵化环境的适宜性。
4. 幼苗培育:幼苗阶段的饲料投喂非常关键,标准指出初期应采用轮虫或小型浮游动物作为开口饵料,随后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此外,在幼苗培育期间,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密度,防止因密度过高而导致疾病传播。
以上内容基于DB23/T 3429—2023《达氏鳇人工繁殖技术规程》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实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