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和评估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估,为车辆维护、电池更换及安全性提供依据。
Title:Performance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Use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T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10-2023《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性能评估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评估项目、检测方法及评估规则等内容,适用于福建省内使用中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估。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在用电动汽车”指已经投入实际使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模块、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连接件等构成的整体。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的具体评估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依据。
2. 评估项目:主要包括电池系统的外观检查、绝缘电阻测量、荷电状态(SOC)校准精度测试、充放电特性测试、内阻测试、循环寿命评估以及安全性评估等多个方面。每个项目的设置都是基于对电池性能影响的关键因素考虑,确保全面覆盖可能影响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各项指标。
3. 检测方法:
-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或借助工具检查电池外壳是否有裂痕、变形等情况,同时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或腐蚀。
- 绝缘电阻测量:采用高阻计测量电池系统与车身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以判断是否存在漏电风险。
- SOC校准精度测试:利用专用设备对比实际剩余电量与仪表显示值之间的差异,评估SOC估算准确性。
- 充放电特性测试:按照规定的工况条件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并记录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分析其充放电效率及容量保持率。
- 内阻测试:使用交流阻抗法或其他合适的技术手段测定电池内部电阻大小,了解电池健康状况。
- 循环寿命评估:重复多次充放电循环直至达到预设终止条件为止,统计总循环次数并评价其耐久性。
- 安全性评估:包括过充电保护、短路防护等功能验证试验,确保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4. 评估规则:根据上述各项测试结果综合判定电池系统的总体性能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级别。对于不符合最低要求的情况,则需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至达标为止。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部分内容概述,具体执行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