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色木槭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色木槭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cer turczaninowii Seed Sow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18—2023 色木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色木槭这种珍贵树种的育苗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为色木槭的播种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色木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色木槭种子的质量要求。种子的净度、纯度、发芽率和含水量等指标是确保育苗成功的基础。例如,种子净度应不低于90%,这意味着在种子中杂质的比例不能超过10%。纯度则要求不低于95%,即种子中不得含有其他植物的种子。发芽率需达到75%以上,这直接影响到幼苗的成活率。而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10%-14%之间,既能保证种子的生命力,又可防止霉变。
其次,关于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标准强调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种子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方法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时间为2小时左右。此外,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需进行催芽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水浸种和沙藏催芽两种。温水浸种是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沙藏催芽则是将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置于低温环境中,促使种子提前萌动。
再者,在播种过程中,标准对播种密度和深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播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0-200粒,这样既能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播种深度则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过浅容易导致种子被风吹走或水分蒸发过快,过深则会影响种子的出土速度。
最后,标准还对苗期管理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包括适时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浇水方面,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干燥时及时浇水,但不可积水。施肥应根据苗木生长阶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并且要注意薄肥勤施。对于病虫害防治,则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巡查圃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总之,《DB23/T 3418—2023 色木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从种子质量、播种前准备、播种过程到苗期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为色木槭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色木槭育苗的成功率,还能促进林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