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亲蟹选择与培育、孵化管理、幼体培育、病害防控及苗种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784-2023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技术规范》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育苗场地选择:标准要求育苗场应位于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区域,且水源充足。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幼蟹生长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生长迟缓。
2. 亲本来源与管理:标准指出亲本需来源于健康的种群,并且要定期检测其健康状况。这有助于保证后代的质量,提高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3. 饵料投喂:规定了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所需的营养成分及投喂频率。例如,在幼蟹期,需要高蛋白饵料以促进快速生长;而在成熟期,则需适当减少蛋白质比例,增加碳水化合物,以利于性腺发育。
4. 水质管理:强调了对pH值、溶解氧等关键指标的监控,建议采用生物过滤系统来维持水质稳定。良好的水质条件对于防止疾病发生至关重要。
5. 病害防控: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包括定期消毒设施设备以及合理使用药物。同时,还特别提到不得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6. 记录保存: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从亲本引入到幼蟹出池全过程的信息。这样做不仅便于追溯问题原因,也为后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整个生态育苗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遵循这些准则可以有效提升中华绒螯蟹育苗的成功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