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鸡安卡拉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疫病监测、诊断方法、免疫程序、消毒措施及综合防控策略。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从事家禽养殖、疫病防控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cken Anakara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716-2023《鸡安卡拉病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鸡安卡拉病毒感染的防控技术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原检测
标准要求在养殖场建立完善的病原监测体系,定期对鸡群进行采样检测。特别强调使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骤是防控工作的基础,只有准确掌握感染情况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免疫程序
根据标准,免疫接种是预防鸡安卡拉病的关键环节。建议按照“首免、二免”的原则进行疫苗接种,并且首次免疫应在鸡龄达到14日龄左右,二次免疫则安排在35日龄左右。同时,应选择经过批准的高效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3. 环境控制
环境管理对于减少病毒感染风险至关重要。标准指出,鸡舍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此外,还应定期清理粪便,对鸡舍内外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在发病季节前后加强消毒频率,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4.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严格控制车辆进出以及实施严格的卫生制度。标准特别提到,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并经过淋浴更衣后方可进入。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污染源带入病毒。
5. 应急处置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患病鸡只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同时,对整个鸡群进行全面排查,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遵循“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上内容为DB62/T 4716-2023《鸡安卡拉病防控技术规范》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显著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