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验收及安全性评估。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Dete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26-202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检测技术标准》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检测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的检测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工程类型,为检测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地理和技术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结构工程”、“检测”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定义。例如,“结构工程”指构成轨道交通设施的各类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车站、隧道、桥梁等。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各方对概念的理解,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检测内容与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轨道结构工程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应进行的检测内容及具体方法。例如,在施工阶段需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布置情况进行检测;而在运营阶段则侧重于变形监测、裂缝观测等。每种检测方法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4. 质量控制要求
对于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人员资质、设备校准、样品采集等方面。特别强调所有参与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使用的仪器设备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定或校准。
5. 安全措施
在进行现场检测时的安全事项也被纳入考虑范围。标准要求检测单位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特别是在隧道内作业或者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6. 报告编制与审核
最后,关于检测报告的编制也有明确规定。检测完成后,出具的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检测依据、结果分析等内容,并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此外,还鼓励采用电子化手段保存记录,便于长期管理和追溯。
以上是对DB11/T 2126-2023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