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模型细度要求、交付内容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与管理。
Title:Code for Detail Level of BIM in Completion Acceptance of Civi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27-2023《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模型细度标准》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环节应用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模型的创建、使用以及验收过程中的细节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适用范围与基本规定
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信息模型应用。它明确了模型细度应满足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的要求,并且强调了模型数据格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外,还指出模型创建时应考虑后期运维管理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模型单元划分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等,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模型单元划分原则。每个模型单元都应当包含必要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以及关联关系。例如,在住宅部分,需要明确每一户的具体位置、面积、户型布局等信息;而在公共设施区域,则需标注出设备间、电梯井道等特殊部位的位置及其技术参数。
数据交换与集成
为了保证各参与方之间能够顺利地共享和利用模型数据,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交换的重要性。所有参与者都应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并遵循相应的编码规则。同时,还建议建立一个集中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所有的模型数据,以便于项目的全程跟踪与监控。
质量控制措施
在模型创建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模型的质量。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模型的一致性、准确性;验证模型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及时更新模型以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变化等方面。另外,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处理。
安全防护要求
考虑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标准也对模型的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力度,比如个人隐私信息、商业秘密等,避免泄露给无关第三方。
总之,《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模型细度标准》为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民用建筑工程领域内BI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