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原则、选址要求、设施类型及尺寸、标志标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道路范围内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tting up Non-motorized Vehicle Parking Facilities in Urban Road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12-2023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城市道路中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空间内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街、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操作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停车设施”是指供非机动车停放使用的场地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定义确保了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统一性。
三、基本规定
1. 设置原则
-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遵循“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美观整洁”的原则。
- 应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避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
- 在繁华地段或人流密集区域,需增加停车设施密度,满足停车需求。
2. 设施布局
- 停车设施宜靠近目的地入口处设置,便于使用者就近停放。
- 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应分区停放,电动自行车与其他类型车辆分开。
- 设置明显的标识标牌,引导使用者正确停放。
四、设施设计与建设
1. 停车位尺寸
- 每个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1.8米,长度不应小于2米。
- 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特点,停车位还需预留足够的充电接口安装空间。
2. 地面材质
- 地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材料铺设。
- 对于地下停车场,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积水。
3. 无障碍设计
- 必须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 无障碍停车位数量不得少于总停车位的5%。
五、安全管理
1. 监控系统
- 建议在重要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预防盗窃事件发生。
- 监控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2. 消防设施
- 按照国家相关消防法规配置灭火器等器材。
- 定期检查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六、维护管理
1. 日常巡查
- 每日至少一次对停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清理杂物垃圾,保持场地干净整洁。
2. 收费管理
- 明确收费标准,并将收费标准公示于显眼位置。
- 推广电子支付方式,简化缴费流程。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要条文解读,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城市非机动车停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