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方法及评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和评判,为医疗机构、检测机构及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osmetic Dermatit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2-2023《化妆品皮肤病评判技术规范》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为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病提供了系统的评判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因使用化妆品而引发的皮肤病的诊断、评估和处理。它涵盖了从接触性皮炎到光毒性反应等多种情况。
2. 术语和定义:
- 化妆品相关性皮肤病:指由化妆品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异常状态。
- 斑贴试验:用于检测过敏原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可疑致敏物质置于皮肤上观察反应来判断是否为过敏源。
3. 诊断原则:
-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使用化妆品的历史,包括品牌、成分、使用频率等信息。
-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红斑、水肿、瘙痒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通过血液检测或其他医学手段进一步确认病因。
4. 治疗建议:
- 停止使用所有可能引起问题的产品。
- 对症治疗,如局部应用抗炎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等。
- 在严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的系统性治疗方案。
5. 预防措施:
- 使用新产品前先做小范围测试。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阅读产品标签,了解成分及注意事项。
6. 记录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对每例病例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与解析,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完整标准执行。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31/T 12-2023标准。